毛泽东同志的独立自主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4-06-20 11:35:59 来源: sp20240620

  作者:杨凤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主题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更是长期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推进的法宝。独立自主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独立自主既有马克思主义依据,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联合起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各国无产阶级“在内部事务上的自主和独立也就包括在国际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之中”。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指出,东方共产主义者要完成的任务特殊而艰巨,这些任务的“解决方法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是找不到的”,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精神,是独立自主的民族传统文化“根脉”。

  虽然如此,对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独立自主绝非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那样简单,而是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认识、探索、深化和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讲过,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成立的,这种帮助在很多时候很多问题上表现为直接作决定、下命令。一方面,共产国际在促进中国共产党成长和进步方面作出了特有贡献;另一方面,又对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毛泽东同志比较早地开始了独立自主的革命实践,比较早地产生了独立自主的意识。他对农民在中国革命中主力军地位的认识,对湖南等地农民运动的高度赞扬,尤其是带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就是明证。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面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以遵义会议为开端,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日趋彰显和坚定。在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与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国共两党的复杂关系中,在处理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的关系中,在处理与美、英、苏等大国的关系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丰富的独立自主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一边倒”外交方针,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壮大国际共产主义力量、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的同时,在接受苏联援助尤其是新技术援助的同时,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独立自主地处理内政外交事务,中国共产党不曾有过丝毫含糊、动摇,毛泽东同志的话掷地有声,“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

  

  毛泽东同志的独立自主思想和精神首先体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上。走自己的路,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和实践的落脚点、根本点。正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毛泽东同志带领党和人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而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则成为毛泽东同志思考和探索的重心。他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对党的八大政治报告进行修改的时候,他写道:“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