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家校共识,找回“课间10分钟”

发布时间:2024-06-15 00:39:21 来源: sp20240615

  ■ 社论

  除了观念上的革新和同频共振,教育部门更要行动起来,帮助家长和老师甩掉“枷锁”。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11月3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公开回应,应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的课间活动限制。由于这一现象存在已久,如何找回消失的“课间10分钟”,仍然受到持续关注。

  课间10分钟遁隐于校园,好似天空不见了飞鸟,园圃缺少了绿意,反映出教育生态的失衡。消失的“课间10分钟”,作为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家长都难脱其咎,这与他们之间既“共谋”又彼此缺乏沟通和信任有关。

  一方面,在一些地方,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认识不到位,依然迷信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让课间成为“刷题内卷”的前沿阵地。然而,他们又往往把实践上“叛变”的责任推给对方。很多教师经常抱怨家长们盯着分数看,家长对教师教育的评价总是围绕分数展开。

  唯有思维同频,行动方可共振。想要让孩子充分享受课间10分钟,教师和家长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管道,凝聚其在课间10分钟价值上的共识。教师应该将课间10分钟的益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等向家长进行说明,并倾听家长困惑,取得家长支持。

  家长更要勇于承担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儿童的长远利益出发,支持儿童在课间进行自由探索,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护。家长也应认识并勇于承担儿童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适度风险,而非因噎废食。

  很多学校以防范风险之名,行圈养儿童之实,只因受到了来自家长强大的压力。如果家长当初不会因孩子蹒跚学步时的踉跄,而选择让其永远躺倒,那在学校也不能因为课间10分钟小概率的事故,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所以,家校不妨以这一轮社会议题为契机,进行对话沟通达成共识,以此提升整体的教育生态。事实上,今天讨论还给儿童课间10分钟,正与“双减”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理念一以贯之,是对包括家长和教师在内全社会教育观念再启蒙的一部分。

  除了观念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