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客商的丝博会“初体验”:看好与丝路有关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4-06-09 07:54:06 来源: sp20240609

   中新网 西安11月17日电 题:海外客商的丝博会“初体验”:看好与丝路有关的未来

  作者 杨英琦

  “你好、苏丹、expensive贵的、cheap便宜……”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国际交流展区,来自苏丹的埃文正在展位上整理货品,口中念念有词。四周前,为了参加展会,埃文“临时抱佛脚”自学了中文。

  为期五天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正在西安举办。在此前六届的丝博会上,已有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境外客商参展参会,累计展销特色商品达3万多种,观众人数超过60万人次。

  第一次参加丝博会的埃文告诉记者,自己此行是为了“卖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苏丹产品,埃文积极用中文向顾客介绍苏丹银饰、玉石的产地、价格,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停留在展位前,埃文发现自己的“一点点中文”远不够用,“希望下次我可以再多多学习(中文)。”

11月16日,第七届丝博会在西安开幕,埃文正在展位整理货品。杨英琦 摄

  与手忙脚乱的埃文相反,乌兹别克斯坦客商阿奇莫夫·法鲁克的丝博会“初体验”游刃有余。“我带来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特色产品:刺绣、瓷器、盘子、帽子,还有多达二十余种不同的糖果。这些产品已在中国南方地区有销路,参加丝博会是为了拓宽它们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市场。”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分不开的朋友。”学习中文16年之久,阿奇莫夫·法鲁克对于两国的经贸、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这次我带来的瓷器、刺绣等特色产品显示出两国相似的文化风俗,亲切而新奇的产品体验也更有利于其传播、销售。”他对自己的丝博会之旅充满信心。

  茶叶、红酒、玉石、水果……在国际交流展区,客商们与参展民众不仅求“新”,也在求“同”。熟悉的饮食习惯与相似的文化风俗在打开双方共同话题的同时,也碰撞出更多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