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湿地全面保护、永续利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布时间:2024-06-23 03:43:03 来源: sp20240623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巡护监测。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黑龙江双鸭山市饶河县挠力河湿地景色。   韩加君摄(资料图片)

  12月的黑龙江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阳光明媚,洁白的雪花铺满了整个湿地,营造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成片的芦苇被风一吹便摇荡起来,几只飞鸟从中掠过,为这冰天雪地增添了一抹生机。

  黑龙江的湿地面积达514.3万公顷,拥有全国最多的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在法律颁布两年之际,记者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湿地保护法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探访当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法律规定、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成效。

  牢牢坚持“保护优先”原则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制定本法”“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湿地保护法开宗明义,将“保护”置于首要位置。在黑龙江,相关执法力量不断加强,配套制度不断完善,“保护优先”原则贯穿湿地管护治理的始终。

  齐齐哈尔,扎龙湿地,日光经过积雪的反射,让大片芦苇透出亮丽的金黄色。

  “此前,在保护区范围内一直有村民生活,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不小的破坏和影响。”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玉航说,为了系统解决人为因素对湿地保护区的影响,数年前,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被提上日程。

  承接了943名搬迁村民的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哈拉乌苏村党总支书记王涛说,通过给村民兴建住房、为孩子建造小学等配套措施,最终实现了村民的顺利搬迁,扎龙湿地因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不只是扎龙,黑龙江多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力求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最大程度保护和修复。在大庆,一座被称为“生态桥”的龙凤湿地跨线桥拔地而起,将长期被分割的南北湿地连接起来;在佳木斯市汤原县,黑鱼泡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等项目,近年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湿近2万亩……

  在湿地保护中,科技发挥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