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林区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4-06-07 14:09:21 来源: sp20240607

  核心阅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15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面临新的发展课题。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着力进一步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各地围绕“钱从哪里来”“效益怎么提高”等问题,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方式,畅通林权融资渠道,有效促进兴林富民。

  

  分散的林地适度集中,规模出效益,林农增收益

  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竹海绵延。初冬时节,村民潘忠根天天往竹林里跑,“前段时间种下一批大球盖菌,菌丝已经长出来,覆土后要留意温湿度,隔三差五浇浇水。”他身后的林间空地上,一片片冬笋、羊肚菌长势正好,“一直能采收到12月份,民宿和饭店都抢着要呢。”

  景溪村的1.28万亩林地分布在两侧山上,80%都是毛竹。2018年,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导下,村里组建起毛竹专业合作社,到去年底,全村所有林农陆续通过资源资产折股入社,实现统一经营。

  为啥要抱团发展?“村里人均10多亩竹林,过去守着好资源难做大。”景溪村党支部书记黄大伟说,“这里海拔六七百米,林地东一块、西一块,山路崎岖,再加上这些年竹材价格走低,人工费用上涨,大家都不愿意多投入。”

  “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后,林地细碎化现象不利于林业规模化经营,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寒说,我国90%的集体林是农户家庭经营,鼓励集体林权流转,有助于推动林地适度集中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农户收益,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

  分散的林地适度集中起来,小山村发展提速。黄大伟说,依托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项目,景溪村拿到152万元扶持资金,修建了4.5公里林道。合作社统一集中采伐,每百斤竹材生产成本降低0.5元,售价提高1元。村里还将竹林基地与民宿、漂流、生态研学项目结合,带火了森林旅游。去年,景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3万元,发展农家乐和民宿近60家。

  “毛竹长到第四年开始出笋,如果多年不采伐,老竹材质会下降,甚至干枯倾倒,造成竹林退化。”黄大伟说,在合作社组织下,林农定期上山养护,去老留新,让老竹林重焕生命力。

  为更加高效整合碎片化林地资源,《方案》提出支持各地组建林权收储机构,采取市场化方式收储分散林权。

  安吉县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柴庆辉介绍,通过竹林流转,全县村集体年均增收65万元,农户户均增收6751元。在林权流转基础上,安吉还实施竹林增汇工程,建立起“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全链条体系。

  “现在大伙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真正吃上了竹林饭。”潘忠根感慨。前不久,村里获得碳汇收储交易股本金收益450多万元,按照村集体30%、农户70%比例进行分配。下一步,村里打算强化林下经济品牌建设,提升竹笋等林下产品附加值。

  从全国看,家庭林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近30万个,集体林地每亩产出比林改前增长了3倍多,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

  创新林权融资机制,加快补齐金融服务短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东平镇六荣村椿胜林木种植场,一排排苗木郁郁葱葱。这段时间正值林木养护关键期,林农们忙着施肥、除虫。

  “每年整地、栽植、抚育管护以及后期轮伐,投